针对4天前在旧衣回收厂惊现珠海红会编织袋一事,珠海市政府新闻办于12日22时30分发布消息称,编织袋是一位戚姓老妪用来装旧衣物的,这位老妪是珠海的一位慈善义工。《5月13日珠江晚报)
平心而论,区区几个编织袋,的确值不了太多钱,相比真正意义上的经费滥用,甚至完全不值一提。更何况,既然相关部门已查明,红会编织袋流入旧货仓库,乃是慈善义工误用所致,编织袋中也并未顺带裹挟了红会的财物,已然真相大白的事件原委,至此似乎可以划上句号,没必要小题大做、继续纠缠。
应该承认,对于红会编织袋事件,相关部门并未回避问题,不仅调查十分迅捷,回应也相当及时。至于编织袋事件的涉事人,已73岁高龄的慈善义工戚婆婆,则常年以个人名义义务收集旧衣物并及时捐赠,20年来已收集整理衣物近40万件。此次误用,不过是由于所收集的旧衣物不是全部适宜捐赠,经分拣整理后,将不适宜的小部分旧衣物出售到旧衣回收厂,出售时使用了平时领取的印有市红十字会及市民政局字样的编织袋。对于这位高龄慈善义工的一时不慎,实在不必过分为难。既然只涉及几个编织袋,后果也远谈不上严重,要说更应给予宽容和谅解。更何况,出售所得款项由戚婆婆全部一一登记保管,并用于慈善活动。这一行为看来也绝无私占红会资产的恶意。
尽管乍一看来,问题的确并不严重。既然做大事者往往不拘小节,对于红会而言,编织袋事件,看来也可归于小节。诚然,编织袋相比红会所获得的庞大捐赠,的确是不值一提的资产。不过,对于红会而言,恐怕同样没有任何理由因为财大气粗,便不拘小节。无论如何,红会的编织袋归根结底仍然来自慈善经费,也当仁不让的属于慈善事业的资产,那么,编织袋当然应当与其他慈善资产一样纳入严格的管理。然而,当作为慈善资产的编织袋可以流入旧货仓库,甚至一位慈善义工便拥有私自使用的权限,这究竟只是红会慈善资产管理的偶然疏漏,还是暴露了其一贯随意的作风,公众的担忧显然并不多余,更非杞人忧天。
可以设想的是,红会慈善资产的管理,显然应当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和机制,印有红会醒目标识的编织袋,更应被慎重管理,而没有任何理由仅仅因为其价值低,便成为例外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编织袋所暴露的问题,其实还不能仅仅就事论事的回应公众,更不能仅仅是追责到戚婆婆便算完事儿。这背后究竟有无红会慈善资产的管理机制与流程的漏洞?编织袋之外的其他慈善资产与资金,是否就足够完全,万无一失?恐怕才是亟待公开并回应的核心问题。
基于上述视点,对于红会编织袋流入旧货仓库,公众其实无意过分刁难,但是,对于红会编织袋事件的追问,显然不应止于对编织袋本身的就事论事,而更应是对红会慈善资产管理机制的整体反思。唯有动用慈善资产的一针一线,都有了严格的管理流程与审批机制,红会的慈善公信力,才不会因为一只小小的编织袋而陷入尴尬。
服务热线:13779959220
电子邮箱:476040343@qq.com
联系地址:厦门市湖里区殿前二路